Search

吃可麗餅囉!

2月2日聖蠟節( la chandeleur),也是法國的可麗餅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吃可麗餅囉!

2月2日聖蠟節( la chandeleur),也是法國的可麗餅節(la fête de la crêpes )

聖蠟節,看字面上有個聖字,不難猜到是個跟宗教有關的節日,對於教會來說,12月/25日(耶穌)聖誕節過後的40天,2月2日就是慶祝聖蠟節的日子。

聖蠟節在法文是 la chandeleur, 根据宗教禮拜儀式,聖蠟節是聖母瑪利亞在生產後第40天,帶嬰兒耶穌到耶路撒冷聖殿,把耶穌獻給天主,行聖燭潔淨的儀式(la purification de la Vierge Marie)。

但又有另一說,對古羅馬人來說,二月二日的聖蠟節(La Chandeleur),也就像我們春分的「第一天」,冬春交際的分界點。

聖蠟節就是蠟燭的節慶(fête des chandelles),代表寒冷的冬天即將過去,古時的北法人相信能利用火光,有驅逐惡靈、守護家畜遠離天災,讓即將到來的初春能夠順利播種,接下來的一年能夠豐收。

因此法國有句諺語:「S’il pleut sur la chandlle,il pleut sur la javelle」(聖燭日下了雨,穀物如雨般豐收。)

那可麗餅跟這節日又有什麼關係?為什麼在這天要吃可麗餅呢?

第一說跟宗教有關連,教皇吉拉斯一世最先組織信徒參加長途的朝拜,信徒們一邊唱聖歌,一邊手舉蠟燭前行。長途跋涉後,教皇讓廚師烹飪可麗餅犒勞信徒們,一起享用可麗餅盛宴。

另一說法是,Crêpe(可麗餅)的大圓餅形狀跟餅本身金黃色澤,讓人聯想到太陽 ,象徵著黑暗寒冷冬天過後,就要迎接象徵希望的春天到來。

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(Bretagne),人們利用上一年剩下的小麥,作成薄餅享用,也是為了迎接下一個小麥的豐收季節。可麗餅的金色圓形就象徵著太陽與希望。

法國有個習俗,在這天吃可麗餅,要一手緊握銅幣,一手拿可麗餅的煎鍋;將可麗餅空拋翻面,如果成功翻面,就能得到一年的好運。

可麗餅在法國是國民家常點心,各家都有自己喜歡的配方,我的食譜是婆婆的配方再升級加了萊姆酒跟香草糖粉。煎完後就算什麼配料都不加 ,原味吃都有著淡淡的萊姆酒香,yum yum!

一般來說家常甜可麗餅基本搭配不外乎就是奶油、糖粉、果醬、巧克力榛果醬。

而我們家3個人的喜好都不同,陸先生喜歡奶油、跟鹹焦糖口味。皮孩子看心情,今天自個兒弄了蜂蜜檸檬、但最愛的還是鹹焦糖。而我的最愛是糖粉+檸檬。酸酸甜甜很清新😜。

大家還有其他新鮮吃法嗎?歡迎分享

我家升級版的可麗餅食譜如下:

😍 https://icook.tw/recipes/322383?utm_source=share&utm_meidum=copy&utm_content=ios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從法國搬到巴林再到韓國,最後又回到有點熟悉卻又陌生的法國繼續生活。
View all posts